|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密斯 » 湖北 » 黄石 » 正文

江门市残联——为特别的你圆特别的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3  浏览次数:139
核心提示:5月22日,是我市召开市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日子,届时将会选举产生市残联第七届主席团。他们将接过接力棒,在接下来的五年里,
5月22日,是我市召开市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日子,届时将会选举产生市残联第七届主席团。他们将接过接力棒,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 5月22日,是我市召开市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日子,届时将会选举产生市残联第七届主席团。他们将接过接力棒,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为我市残疾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继续努力。2013年以来,江门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市残联)团结带领各级残联组织,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围绕大局,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使残疾人整体工作成绩显著提升,荣获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等一批荣誉称号。而今,我市残疾人事业又将开启新的征程。在此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我们有必要对过去5年来的全市残疾人事业进行一番梳理,以便摸清底数,在即将开启的新征程中,扬长避短,快马加鞭,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正如江门市残联理事长梁培招所言:“我们的工作,就是为残疾人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五年来,市残联紧扣“兴业惠民、治吏简政”工作主线,主动将其融入“大民政”工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等民生工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的环境。梁培招透露,在这五年里,我市惠残政策逐步完善。比如,出台了《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13个配套等文件,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促进就业增收、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小康进程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撑。这五年,也是我市惠残政策出台最多、资金投入量最大、残疾人受益面最广的时期,期间,全市残疾人事业投入财政资金6亿多元。“另外,我们的协作机制更加健全了。”梁培招说,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政府残工委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切实担负起职责,把残疾人工作纳入部门工作计划,一并实施,“比如财政部门,加大了残疾人部分的经费投入;各级扶贫办,将贫困残疾人家庭列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对象;民政部门,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总之,都是大家一起协作,有一种部门之间政策衔接、资源共享、工作合力、事业共融的良好氛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政法、民政、财政等部门,以及工、青、妇、残等群团组织,持续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公办民营等方式,促进各类助残组织发展。社工组织、志愿者、慈善组织、新闻媒体等,广泛参与扶残助残活动,残疾人服务业、助残社会工作进入“黄金发展期”。五邑慈善会等民间慈善机构,每年以资金资助、项目支持等方式,为全市低保一级听力、视力、言语、肢体残疾人给予生活补贴,成为残疾人慈善品牌。海外华人华侨,在残疾人服务设施、康复服务、残疾人事务等方面给予资助帮扶;香港台山慈善基金会、香港伍威权慈善基金会等海外慈善机构,持续捐助我市残疾人事业。视力残疾人小新是感受最深的受益者。他说:“现在市区有20条线路的公交车安装了车载导盲设备,这让我出门更方便,更容易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正因为如此,最近社区里的“残疾人文化节”“社区康园中心开放周”等助残日活动,他都是最积极的参与者。让残疾人享受更多实惠在各级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市残联始终把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作为工作目标,持续改善基本民生,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经过这五年来的努力,我市残疾人的保障体系已基本建成,所有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其中,重度残疾人按提高40%的标准分类施保。目前,我市有1.66万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3.3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2014年以来,两项补贴累计发放资金约2.8亿元。“在教育方面,我们出台了学前残疾儿童、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政策,提前实现残疾学生十五年免费教育;我市还通过特殊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现在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市残联副理事长李润娇说,“我市还实施了残疾学生社工服务计划,旨在帮助残疾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此外,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是我们工作重点,在服务上我们不断创新,依托医疗、社会组织等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另外,我们的农村残疾人居家康复工作模式,为广东省探索了成功经验。”市残联发挥江门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示范作用,推进基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机构规范化建设,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五年来,江门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共收训学龄前残疾儿童881人次,一批残疾儿童成功转介到普幼普小,其中听障儿童入普率连续三年超过80%。我市探索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做法,也得到省残联充分肯定。在康复服务方面,我市残疾儿童全日制康复训练资助标准,由12000元/年提高到20000元/年;首个市级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建成,为精神患者提供向社区(居家)过渡的康复服务;“出生缺陷六病防治合作项目”以及“儿童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项目”实施,江门市残疾儿童随报及早期康复试点工作启动;全市残疾人接受各类康复服务,总计达16.7万例(人次)。在托养服务方面,我市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在全省率先建立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托养制度,提供社区日间照料、上门居家养护、集中寄宿托养等多种模式的托养服务,共为5000多人(次)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职康训练等服务。全市建成95个社区康园中心,实现残疾人社区日间托养服务全覆盖;全面引入社工组织营运,实施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率先出台首个《残疾人社区日间托养服务标准》,以及社区日间托养机构星级评估办法,提升托养服务整体水平。政务服务领域流行的“清单制”,也被市残联引入到对残疾人的服务之中。具体而言,就是将残疾人部分服务事项融入镇街公共服务平台,把残疾人基本需求解决在村(居)。除了生活上的保障外,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成功创建省级“残疾人维权达标工作市”。比如,建立市、县两级残疾人法律维权工作站、援助中心;开通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落实专人负责;等等。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五年来,我市致力于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切实落实扶持政策,开展就业帮扶,搭建就业平台,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创业。2015年,江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被评定为“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市残联每年都会联合人社部门,定期举办残疾人就业推荐会、专场招聘会、就业供需会等,13849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扶持各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21个,服务残疾人2702人次;全市每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五年累计扶持2000多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和自主创业;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和使用制度,五年累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6.13亿元,有力保障了残疾人事业发展。另外,我市还全面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实名制管理,做法在全省居于先进行列;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设置培训项目,精神残疾人微创业、智力残疾人洗车及家政、视力残疾人按摩沐足等特色项目培训深受欢迎,初步形成了开发岗位、定向培训、技能鉴定、安置就业等服务体系。五年来,全市共举办实用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班153期,如在岗盲人保健按摩师培训班、插花艺术培训班、手机贴膜服务培训班,以及中式面点师培训班、家政服务培训班等,受训残疾人达4979人次;举办第三届、第四届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残疾人就业能力不断提升;我市选手参加全省“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残疾人公益赛荣获金奖,连续3届获得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同时,为了让残疾人与雇主形成良好的关系,我市还积极开展雇主培训,对录用残疾人较多的企业,免费开展残疾职工管理的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对残疾职工的管理服务水平。此外,残疾人就业中心还加强与农业等有关部门的协作,加强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指导,帮助福利企业、扶贫基地和职业培训基地安排残疾人集中就业。除了传统就业模式外,市残联还不断创新,在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入社会培训机构投资和营运的方式,推进江门市残疾人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建设,为193名已开办淘宝网店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技术支持和市场服务;拓展残疾人社区就业平台,推进物联网自助洗车助残项目、残疾人居家无障碍办公项目等,开辟了残疾人在家或在社区就近就便解决就业问题的新路径。丰富残疾人精神世界幸福感,基于物质生活的满足,但也少不了精神世界的充实。对此,市残联看得清,做得也实。在文化惠残方面,我市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比如,江门市残联公益读书会,通过“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系列活动引导,让残疾人也参与到书香五邑的共建共享之中。此外,市残联还搭建了残疾人特殊艺术培训平台,开办残疾人声乐、朗诵和摄影班,组织残疾人参加培训和社区演出。在第九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中,我市一举获得一银两铜的佳绩;在第五届省残疾人艺术作品大赛中,我市也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并获优秀组织奖。每两年,市残联还联合市文广新局举办一届“阳光·和谐”江门市残疾人事业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活动,深受残疾人及关心残疾人事业的热心人士的关注。每两年举办一届的“我秀,我快乐”全市社区康园中心展能活动,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走上舞台,秀出自我,秀出快乐。去年,我市还因宣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全省“年度残疾人事业宣传先进单位”。文体不分家,在文化惠残工作中也体现得很充分。除在文化活动方面屡有建树,我市残疾人体育活动成绩也引人注目:连年举办“残健同行·共享阳光”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以及聋人篮球赛、飞镖交流赛,发展了10多个残疾人体育项目……这些举措,丰富了残疾人的生活,也选拔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苗子。在第15届里约残奥会上,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参加7个项目比赛,获得1金1银2铜和1个第四名、1个第五名的好成绩;市残联、市体育局荣获“广东省参加第15届残奥会突出贡献奖”。第七届广东省残运会,我市代表团获得29金20银7铜,总分第七名,居全省前列。付出终会有回报。正是因为残疾人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屡出健将、勇将,今年4月份,广东省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正式落户蓬江区。梁培招说:“5年是一个节点,过去五年,我市残疾人事业在各方努力下扎实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后五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奋进,开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文/江门日报记者张华炽摄影/江门日报记者张华炽通讯员阮美兰
 
 
[ 史密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史密斯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