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蒙自市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与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加大贫困山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大贫困山区两类项目申报、积极扶持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地方特色
本报讯 近年来,蒙自市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与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加大贫困山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大贫困山区两类项目申报、积极扶持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地方特色产业、地方特色品种,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围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培植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走“基础设施+产业开发+乡村振兴+山区脱贫”的路子,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役。转向贫困山区,融入乡村振兴、脱贫开发工作。 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推动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合,筑牢产业基础,支持贫困地区立足资源条件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不断向“农业兴、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靠近。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西北勒乡西北勒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1个行政村6个村小组410户1930人,实现人均治理耕地面积2.2亩,占西北勒乡总人口的20.4%。项目建设后有力推进项目区生态苹果、烤烟、万寿菊、小青豆、小黄豆、南瓜籽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发;积极扶持地方土特产、小品种产业发展,多渠道助农增收。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积极申报立项老寨乡古布龙村倮厄、红石岩两个村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是全省扶贫工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村,涉及农户342户1642人,全部属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申报立项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冷泉镇夺底村4个村组230户980人,项目区属“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农业基础设施匮乏、农耕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种植包谷、马铃薯、旱稻等作物。两项目建设将有效引导项目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项目区生姜、山区萝卜、白菜、优质马铃薯、以及苹果、樱桃、中草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助力山区人民“自我造血”。融入乡村振兴、脱贫开发工作,开创产业发展基础,助力山区产业开发。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细化田间基础设施,坚持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农林水措施集成应用,路渠池合理布局,抗旱灌溉蓄水综合开发;修建田间交通网络,畅通农田运输、结束项目区农民群众人背马驮的农耕生产历史。通过立足地方区域资源优势、地方产业特色,重点围绕粮蔬果、地方小杂粮、地方土特产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培植、探索本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通过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栽培技术措施,有效地保持农业生产环境不被污染,土壤生态平衡;通过确定重点建设区域,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开发方式,确保开发一片,成效一片,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成效,助力山区产业开发。融入乡村振兴、脱贫开发工作,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提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自我造血”功能,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打赢“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基础支撑作用。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相结合,与蒙自“林果乡村、生态家园”建设相融合、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创造“基础设施+产业开发+乡村振兴+山区脱贫”的路子,实现综合开发多方联手、复合“组合拳”开发模式,全方位推进地方特色产业培植,综合助力助农增收致富途径。(孙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