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密斯 » 北京 » 门头沟 » 正文

农民摄影师梁瑞钦:专注记录吾土吾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8  浏览次数:103
核心提示:白天,他是农民,是柑场工人,是早餐店老板;忙完工作后,挎上相机,他是摄影师,骑着摩托车游走在新会区睦洲、大鳌、三江的田里
白天,他是农民,是柑场工人,是早餐店老板;忙完工作后,挎上相机,他是摄影师,骑着摩托车游走在新会区睦洲、大鳌、三江的田里乡间,日复一日拍摄农村大地与大地上的农民。他是梁瑞钦,新会 白天,他是农民,是柑场工人,是早餐店老板;忙完工作后,挎上相机,他是摄影师,骑着摩托车游走在新会区睦洲、大鳌、三江的田里乡间,日复一日拍摄农村大地与大地上的农民。他是梁瑞钦,新会睦洲南安村人,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睦洲摄影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凭着专注拍摄本地农村和农民题材,梁瑞钦的多幅作品入选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全国职工摄影大展等有分量的摄影展。A心里有一本“农作拍摄谱”2010年7月,梁瑞钦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一些美丽的图片后,对摄影顿生兴趣,于是存了一千多元到广州买下一部富士数码相机,从此这部相机不离左右,梁瑞钦由此踏上摄影之路。每天凌晨4时,梁瑞钦就要起床去市场拿货,张罗着早餐店开业。上午8时后,他就把店子交给妻子,开始骑着摩托车在村里、田间到处拍照,能骑车的地方就骑,通不了的就走路。为了能拍到心仪的照片,有时候淋个落汤鸡,有时候滚一身泥。“开始只是拍些花花草草,转头看见农田里工作的农民,顺手也拍了下来,发现更有意义。于是越拍越有兴趣,现在每一天都要到处转转拍一下,拍摄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梁瑞钦说,他的照片几乎全是在家门口附近拍的,用他的话就是“拍了这么久照片都没有出去外面拍过”。虽然拿起相机,梁瑞钦仍然保持着农民的身份,一年的大部分时间仍在农村劳作奔波。农民的身份给了他深入农民生活的自由,体验了做农民的艰辛、无助,然而他却以苦中作乐的精神,用相机去捕捉生活在他周围的乡亲们的平凡生活。几年间,梁瑞钦已把睦洲、三江、大鳌三个镇“摸得熟透”。他的心里有一本“农作拍摄谱”:1月拍大头菜,4月拍春耕,10月拍莲藕,11月拍新会柑……什么时节拍什么、在哪里有得拍、怎么拍,他都清清楚楚。不少蓬江、江海、新会的摄影爱好者过来采风,都喜欢请教梁瑞钦。拍摄几年后,梁瑞钦换了一部尼康单反相机,一部相机、一辆摩托车、一个人,在村头田间拍拍停停,是梁瑞钦的常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梁瑞钦细腻地记录着身边的生活,葵乡风光与农民劳作在他的镜头下成为永久的记忆。B拍摄农民就是拍摄自己在众多农活题材里,梁瑞钦尤其钟爱拍摄睦洲农民的手工插秧。睦洲多水田,很多农民还保留着传统的抛秧、插秧习惯。用人手插秧,效率比机械化低很多,但在镜头下却有着不一样的美感。梁瑞钦拍插秧不但白天拍,太阳下山时拍,晴天时拍,狂风暴雨时也拍。有一次拍摄插秧时突然下起暴雨,梁瑞钦一手撑伞,一手拿着相机坚持拍摄,大风把伞都吹翻了,拍完他全身上下连相机都湿透了。这张农民冒雨插秧的照片是梁瑞钦自己很喜欢的作品,既表现了农作的艰辛,也表现了农民坚韧的精神。为什么会一直坚持拍摄身边的农村和农民影像?“我自己就是农民,小时候我家有十几亩地,从小就跟着大人割禾、插秧,可以说所有的农活我都会干,务农的甜酸苦辣我从小就经历,因此我熟悉农民,知道他们的辛劳。”梁瑞钦对自己身处的农村和其中的人们充满感情。农民的身份让他和镜头前的农民完全没有隔阂,他们把梁瑞钦看成自己人,因此在他的镜头里展现的都是最自然的状态。每次看到梁瑞钦的到来,村民们都热情地招呼着:“你又来啦!”背脊朝天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头顶是烈日,脚下是沃土,让梁瑞钦觉得,拍摄他们,也是拍摄自己,有着一份永远的冲动和无法割舍的感情。3年前,得知中开高速从南安村经过,梁瑞钦爬上村后的山顶拍下一张照片。近日他又来到同一位置,用手机拍下一张同样角度的照片。两张照片对比,乡下已经大变样了:中开高速的工地上,一排排的桥墩从村旁经过;农田里,农民从种禾改成种蕉和新会柑等经济作物;有的田地变成鱼塘。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中可窥一斑。“当我发现可以用摄影把农民的生活、乡村的变迁记录下来时,我就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会每年都在同样位置拍一张照片,记录乡村的变迁,这样的照片积累下来,几十年后就变得非常有价值了。”从摄影中,梁瑞钦越来越感受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C“慢慢来,日积月累更快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梁瑞钦乐于接受新事物,对摄影也有自己的理解。智能手机兴起后,他很快就使用手机作为主要拍摄工具。从此他告别了笨重的单反相机,天天背个小包到处逛,更加方便了。说起用手机拍照,梁瑞钦给记者讲了一件有趣的事:“以前刚开始玩摄影的时候,家人很不理解,妻子还和我吵了好几次架。现在呢,不吵了,因为家里人用的五部手机,都是我参赛的奖品。拿到手机奖品后,我就尝试着用手机来摄影,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我发现手机拍摄方便快捷,随身带着不耽误干活。而且现在手机的画质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完全能满足我的需要。现在我九成以上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梁瑞钦给自己展示了自己包里的拍摄器材,两部国产的手机,几个附加镜头。“附加的手机镜头有超广镜头、微距镜头等,都是江门本地生产的,可以满足各种题材拍摄,真的非常好玩,让人爱不释手。”梁瑞钦黑黝黝的脸庞上,一副开心满足的表情。据梁瑞钦统计,学习摄影以来,单反相机使用快门数18万次,投稿近千次,照片容量累计超2000G。这些数据,是他热爱摄影的最好说明。通过不断拍摄、投稿,梁瑞钦总结出了经验:坚持多向得奖作品学习、多投稿、多参赛,这样才会快速进步。梁瑞钦说,他现在常用的摄影方法是高速连拍捕捉动作瞬间,后期调整曝光度、饱和度。自从2011年作品登上《大众摄影》杂志,如今梁瑞钦作品已经多次登上专业杂志,并在许多重要赛事上获奖。“慢慢来,日积月累更快乐。”是梁瑞钦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的一句话。虽然他已经达到了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分数要求,但他却不急着入会。“现在只追求如何拍好一张图,让人慢慢欣赏自己的作品。”他说。主要荣誉2014年作品《晨光初现》获大众摄影网2014年第九期双周赛二等奖。2015年作品《形影不离》《晨作》分别入选2015年度《中国摄影》杂志第六期、第十二期艺苑栏目。2016年作品《顽童》入选第六屇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作品《晨光初现》入选“创业在故乡”摄影大展;作品《形影相随》入选2016年度《中国摄影》杂志第二期艺苑栏目;作品《上渡》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图片社举办的2016年度周榜。2017年作品《回家路上》入选第七屇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作品《搬运工》入选第四屇全国职工摄影大展。评价新会区文联兼职副主席、新会摄影协会副会长黄永照点评:梁瑞钦是新会近年冒尖的青年摄影家。“影龄”不足八年的他已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国字号”摄影大赛多项殊荣。细读梁瑞钦的作品,不难发现他在摄影大展频频出线的“秘密”,那就是他始终将镜头聚焦那片滋养他成长的乡土——拍新时代农村的变化,拍田园春耕秋收的景象,拍乡亲们平凡的点滴生活。他的农民身份,让他的创作得心应手。他经常穿上短裤赤脚走到田地近距离取景以求最佳镜头感,他甚至熟识邻家大嫂接送孩子上学走哪条道。比如他拍摄那幅《回家路上》的作品,事前应该做了一番细致的观察、选点、守候之类的准备。否则,能有这么出彩的偶遇吗?梁瑞钦对农村题材精准把握的功力还体现在《顽童》这幅作品中。一个小男孩站在土丘上摇动大葵扇,燃着的草堆弥漫着烟雾,斜阳透过树林挥洒而下,主体景物呈剪影状,画面抽象、迷蒙,充满童话般的意境,观者不知不觉间穿越到那段曾经的童年时光。能感动观众,就会感动评委。这种作品因饱含情感,有温度接地气而超越形式本身,能入大展就不足为奇了。梁瑞钦是一位有悟性的摄影人。他潜伏家乡近八载,气定神闲拍摄他最熟识的专题。这份坚持与耐力,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度。随着时间的沉淀,他的影像因见证农村的变化而愈发珍贵起来。策划:叶桃统筹:傅健崔怡娟文:郭永乐图: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 史密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史密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