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密斯 » 河北 » 石家庄 » 正文

生恭鲤鱼:外海独特的民间工艺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8  浏览次数:109
核心提示:1生恭鲤鱼是新年吉祥物2016年起,江海区参与并铺开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室主导的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在特色传
1生恭鲤鱼是新年吉祥物2016年起,江海区参与并铺开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室主导的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在特色传承项目中,发现外海街道至今尚存一个叫生恭鲤鱼

1生恭鲤鱼是新年吉祥物

2016年起,江海区参与并铺开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室主导的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在特色传承项目中,发现外海街道至今尚存一个叫生恭鲤鱼的特色民间工艺品。

生恭鲤鱼属于民间纸扎艺术,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祭祀活动,是把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后来作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在农村地区普遍流行。外海生恭鲤鱼是用竹片和红纸按照鲤鱼的形态扎制而成的一种工艺品。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现,形象生动而颇受欢迎。鲤鱼象征丰收、吉祥;“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春节期间,当地人尤其是少年儿童手持生恭鲤鱼走家串户,向对方主人拜年、祝福,并得到新年红包。是为外海镇(街)本土的特色民间风俗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生恭鲤鱼风行于外海镇、中山市等地,当时最高市价为每件5元,时有客商到外海镇觅人预订产品。外海镇制作并推销这种工艺品大约有3至5家。至2018年,据查仅余下世居墟镇社区的陈荣昌一家。陈荣昌祖辈的技艺源于新会鱼灯的纸扎工艺,陈荣昌祖父结合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其父,后至陈荣昌,经过改良、优化变成现在生恭鲤鱼。陈荣昌曾经为香港、中山等地的客商制作纸扎的龙、狮和鹰隼等应节工艺品。

2陈荣昌制作的生恭鲤鱼在外海名噪一时

陈荣昌现年74岁,满头银丝,带着老花镜,魁梧的身子略显驼背,他是外海生恭鲤鱼手工艺品传承人。

昌叔坐在一张四方凳子上,双手麻利地削着竹蔑、扎鱼架、剪红纸……半小时功夫,一条惟妙惟肖的鲤鱼就诞生了。

“不要小看这条‘鱼’啊,它曾养活了我的一家子!”昌叔凝望着手中的作品,回忆着以往生活的不易。

昌叔的手艺师从爷爷。在以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只有过新年时,人们才会为家中的孩子买一个半个的小玩意,而当时这种纸扎手工艺品物美价廉,自然成了人们的抢手货,于是就有了新年时舞动生恭鲤鱼祝贺新春的习惯。

青年时的昌叔并没有做这种手艺,而是去了茂名市高州县服兵役,退役以后回乡从事农活。生活的重担让他再次拾起儿时的手艺,聪明机灵的他在制作中不断研究改良技巧,扎成较受欢迎的生恭鲤鱼。

昌叔为人和善、技艺高超,他的作品栩栩如生,在外海名噪一时,中山商客、港澳同胞纷纷慕名而来订购,制作规模渐大,他的儿子、女儿为了完成交货任务,分工合作、通宵达旦。辛苦的手工制作为昌叔带来了基本的经济来源。

昌叔不但会制作这种鲤鱼,还会制作传统岭南特色的醒狮、龙、皮鼓等手工艺品。昌叔自小喜好拳术,对舞狮时的鼓、钹、锣击打时的轻重快慢,通常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他说,不用看人家怎么做,只要给出一个成品,或者成品相片,就能照葫芦画瓢般地制作出来。除了在外海制作了形态生动的醒狮,他还制作了外海镇的第一条彩龙。

昌叔常说,作为外海人,做一些能让乡亲父老喜欢和高兴的事,就无愧于心了。当年到中山、顺德等地传授经验,只是收回材料的费用。昌叔的这些轶事,深深地刻画出一个匠人质朴、虔诚的心。

陈荣昌面积不大的家里,摆了很多鲤鱼架,还有一些蝴蝶、大鹰。昌叔说,社会发展了,这种手工艺品被冷落遗忘,但他希望手艺能传承下去,并有创新。蝴蝶、大鹰就是他的新作品,可以观赏,还可以当成风筝放到天上去。

昌叔说,只要有人学,他就乐意教,希望政府能够关注这种手艺的传承。

3生恭鲤鱼的可动性取决于竹篾的削制功夫

按照陈荣昌所述,生恭鲤鱼制作工艺总体要求形似鲤鱼,圆正均匀肚子大,取材为上好的生鲜竹枝,以手工削成竹篾。鲤鱼的可动性直接依赖竹篾的弹性程度,实际上取决于竹篾的削制功夫。

首先以厚5厘米、长7厘米的竹枝作为鲤鱼支柱,上部分承托鱼身,余下为手持部分,躯干骨架、鱼头、鱼尾每一部位交接处用韧性较强的麻纸捆扎。较难掌握的是鱼身、鱼肚的捆扎,要求扎得令鱼肚下沉,框架捆扎异常结实。

其次把红纸剪成的鱼鳍、鱼腮、鱼肚、鱼尾等,用浆糊涂贴在架子上,鱼肚部分须提着红纸一点一点地贴,再到鱼鳍、鱼尾,最后贴上鱼腮、鱼嘴。

最后点蘸液状金粉,画出鱼鳞、鱼头和鱼尾的花纹,最后点画鱼眼和鱼嘴上的鱼须,待浆糊、金粉自然干透,工艺品才算完成。

一件生恭鲤鱼工艺品,其成功之处在于手持而能摇曳可动。生恭鲤鱼的制作平均每件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4建议将生恭鲤鱼申报非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类似生恭鲤鱼的民间技艺的制作及其消费日渐式微。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一些民间技艺基于手工制作,耗时费力,导致市场投放减少;二是工业化生产的精湛工艺品取代制作简易的传统工艺品,并且大量占有消费市场;三是城市化影响,现代文化的推广、普及,年轻一代对传统习俗逐步淡化。

根据国家提倡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号召和《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7-2030)》的要求,近来,江海区档案局(江海区地方志办公室)会同江海区文化广电体育局到外海街道开展对外海生恭鲤鱼这一民间技艺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旨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传承,并且提出相关建议,包括:

一、把生恭鲤鱼民间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其社会价值。以街道的名义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向区、市、省逐级申报。

二、对现有工艺制作人等给以扶持,包括辅之以一定的保护经费;辑录、完善有关技艺来源及其制作流程;鼓励工艺制作人以子承父业、带徒传艺等多种传承方式,妥善无误地延续现存的民间技艺。

三、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推广外海生恭鲤鱼民间技艺,呼吁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民间技艺的传承发展;组织专人拍摄、录制、保存民间技艺有关图片和文字记载。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统工艺,主要应用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采用工程制图方法记录传统工艺图案及其工艺技巧,提升工艺稳定性;还可利用影像手段,使生恭鲤鱼的工艺展示更为生动。

评价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条“鲤鱼”的时候,被它大红的喜庆颜色和栩栩如生的外表吸引了,想不到在外海有这样一种手工艺品,我很感兴趣。后来见到了制作这个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人昌叔,他现场制作给我看,我以为可以搭把手跟着做,可是根本找不到要领,这真是个技术活儿!

外海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地方,在外海五大祠的乡情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很多以前的用于生活或生产的旧物品、旧工具,“生恭鲤鱼”便是外海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传神生动。我真心希望外海的这条“鲤鱼”能跟随时光一直游弋下去,制作技艺能得以传承。

——外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芳

文/图余球添陆月如

 
 
[ 史密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史密斯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