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密斯 » 四川 » 泸州 » 正文

梁启超家风建设的辩证关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0  浏览次数:132
核心提示:梁振权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一
梁振权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一门三院士、九子皆英才”的良好家风建设,受到社会的赞扬,成 梁振权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一门三院士、九子皆英才”的良好家风建设,受到社会的赞扬,成为文明家庭的学习楷模。近年,其家风建设事迹在北京和一些地方举办展览,得到高度评价。梁启超家风的开创和形成,来自于梁启超的祖父和父母,传承和发展于梁启超夫妻,继承和弘扬于梁家的子孙后代。梁氏家风主要精神是爱国、敬业、自强、勤俭、笃学、友善,其核心是爱国报国。在中华家庭教育史上,梁启超的家风传统和家庭建设是名副其实的典范。梁启超好家风建设的经验有哪些?本文试从以下四方面的辩证关系加以考究。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从新会梁氏族谱可知,梁家世居的新会茶坑村最早入住的梁氏宗亲是明代初期从开平迁入的,至梁启超祖父一代经历了12代人。在家乡,梁启超的祖父和父亲都过着亦农亦儒的生活,岭南大儒陈白沙理学思想对其家风影响最大。到了梁启超一代,他学贯中西,博采众长,迎合潮流,逐渐形成了充满时代特色的良好家风。为了形成、完善、传承、弘扬优良的家风,梁启超的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以及其本人切实做到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梁启超的祖父和父亲忠实地践行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家风家训,梁启超本人更是身先士卒地做出榜样。要求子女做到的事,梁启超自己首先做到。比如,同康有为一起发动“公车上书”,实行“戊戌变法”;拥护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反对复辟帝制;积极参加护国战争,坚决拥护共和;反对巴黎和会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为五四运动做舆论发动工作等。梁启超的九个子女尽管各有所好、各有所学、各有所事,但他们坚持磨炼意志,培养了高洁的思想品德和兢业精神,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都有卓越建树、突出贡献。坚持动情与晓理相融合梁启超的家风建设,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融合起来,让家庭教育的手段和目的辩证地统一起来。为何要动情晓理?其一,梁启超认为,教孩子做人道理是最基本的,而“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但它的力量,能引人到超本能的境界”。其二,情感是磁铁,分量越大,吸引力越大。梁启超给孩子们每次面授、每封书信都透露其自身的真情实意,幼子梁思礼回忆父亲梁启超时说:“父亲伟大的人格、博大坦诚的心胸、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其三,情感“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梁启超通过艺术如音乐、美术、文学等形式,对子女进行情感教育。为了激发孩子们对书法的兴趣,梁启超专门邀请名家到家中给孩子们讲授国画和书法的法则和笔法,而他自己也经常给孩子们作书法示范,写一些书法小品,作为孩子们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奖励。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理想,是对未来的理性愿想,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现实,是现存实在的事物,属于客观存在的范畴,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在弘扬良好家风中,梁启超强调要有理想的同时重视现实的可能性,对现实执着的同时又不能缺乏对理想的追求。梁启超本人是一位充满爱国救国志向的理想主义者。他通过学习西方现代的先进理念,得风气之先,认识到旧中国的积弊,对改变封建王朝、造就新型国家充满了理想,并以实际行动去争取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他经常教育子女要把自已的远大理想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具体表现在:对于幼小,梁启超认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所以注意从小开始立足长远,鼓励孩子们永远都要将实现人生理想作为第一要务。对于学习,梁启超认为“经训为国性所寄,全国思想之源泉”。他重视和鼓励孩子们有选择地诵读经书,认为这对孩子们将来实现自己职业的理想关系极大。对于职业,梁启超深知读书留学是同毕业成才、就业选择、为国服务紧密相关。为了成才,他现实地看待孩子们的学习,认为“求学问,不是求文凭”,应该“优游涵饮”,“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作用”。对于做人,梁启超主张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教人学做人,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在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梁启超注重对孩子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长子梁思成不幸被汽车撞伤住院,对按时留学有点憔虑不安,梁启超便写信给他说“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对于为国,梁启超认为,德为先,国为本,“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内容是指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形式是指事物的形状、结构。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形式,在一定条件下这两者可以互相转化,这两者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梁启超非常巧妙地把弘扬良好家风传统的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梁启超优良家风的主要内容有5项:一是笃学,即专心好学,是梁家最基础的一种做人的态度和追求。它伴随着每个成员的一生,从幼教开始,至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乃至职业之后的终身教育。梁启超自祖父一代起“始肆志于学”,梁启超一生通读中西,知识渊博,重要著作100多种、字数1400万以上。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其九个子女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对学习孜孜不倦。二是勤俭,即勤奋节俭,是梁家世代相传的一种优良传统。梁启超从小就教导孩子们,“如果生活太舒服,容易消磨志气”“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路走”。梁思礼在美国留学是这样做的——经过学习努力,获得全额奖学金和生活津贴,同时还坚持到餐厅当洗碗工,到游泳池当救生员,到工厂当工人。三是自强,即自已努力向上,永不懈怠,是梁家做人的一种优秀品格和刚毅意志。梁启超的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都不是顺风顺水的,在事业上也不是那样无险无阻的。他们依靠的是什么呢?就是梁家家风中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勇气。四是敬业,即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是梁家家风的一种对待“天下事业”,勇于担当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梁启超的父亲病重时,仍希望梁启超坚持参加护国战争,安心国事。梁启超晚年身体不好,但仍带病到课室讲课。这一示范行动对孩子们的教育很大。五是爱国,即热爱和服务自己的祖国,是梁家家风的核心和主线。梁启超充满救国图强的情怀,并积极实践,鞠躬尽瘁,成为爱国的楷模。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七个在国外留学的孩子学成之后,都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国服务。对于好家风的培养和形成,梁启超认为,德性涵养的工夫需要经过锻炼。这“工夫”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故事感化。梁启超小时每逢清明节拜山都经过南宋古战场,其祖父便把南宋军民反击元军的忠烈故事反复讲给年少的梁启超听,使他萌发了爱国报国的情结。同样,梁启超向自己的孩子传承家风也是从讲故事开始的,他经常向孩子们讲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的故事,激发他们为国报国的情怀。二是书信传教。梁启超公事繁忙,家聚较少,加上孩子们留学在外,因而利用书信联络便成为传承家风的主要方式。他给孩子们的家书保留至今的有400多封。这些家书奔放真情意切,既有父亲对孩子们的冷暖问候、病痛关切、家事交谈、倾心聊天,更多的是对孩子们的成长期许、时事纵论等。三是以身示范。梁启超夫妻以身示范主要表现有:梁启超政途多舛,但他从没有埋怨和洩气的情绪,还是按自己既定的路向坚持下去;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梁启超仍以坚定不移的人生观去指引自己的言行。四是商议引导。梁启超对孩子们的家教,没有理论说教、训斥指责,更没有惩罚和鞭挞,只有循循善诱、耐心说服。梁启超在六岁时曾因一次说谎,受到母亲一顿训斥,“力鞭十数”。但是,梁启超没有仿效母亲的这一做法,却是“以自己的人生观、事业观、苦乐观去影响子女们,以商议的方式去指导孩子们,以鼓励、勉励、表扬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们”。梁启超的家庭氛围非常和谐而充满欢乐,平时发生重要事情乃至学术争论,他则以商量的口吻,与孩子们商议解决。五是亦师亦友。在孩子们的眼里,梁启超不仅是父亲,更是导师和朋友。这种重要的形式使家风的传承总是处于和谐融洽、互相尊重的氛围之中。梁启超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理性的、民主的,又是群体的、互动的;教育的归宿点是双赢的,被教育者的言行应该得到升华。梁启超承认自己“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将趣味主义融入家教之中,可以激发孩子们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心理能量。由此可以看出,在家风传承方面,内容和形式是相互融合的,同时内容应该自然而然地融入形式之中。综上所述,梁启超良好家风的建设是非常成功的。他辩证地处理好上述四方面的关系,主调鲜明,方法科学,成就了和谐幸福的好家庭。今时今日,我们依然应该宣传、推广、效仿梁启超好家风以及他在家庭建设中的经验。
 
 
[ 史密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史密斯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